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2-03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检察院、公民或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行使职权违法,并且侵害了公共利益或存在侵害可能时,尽管他们与此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了维护公益,他们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根据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
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立法承认行政公益诉讼的形式,但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诉制度的研究和法理思考可以得知,在中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85条的规定,公益诉讼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分别有三种情况。作为针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公共利益受侵害的案件,公益诉讼属于典型的侵权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这类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关于级别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一审民事案件的审理。由于公益诉讼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一般情况下涉案人数众多,审理程序相对复杂,社会影响和关注度较高,执行难度较大,因此将其确定为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也是民诉法规定的合理安排。
当然,在级别管辖方面并非完全不能突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2款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有必要的情况下,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基层法院可以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