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法律知识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1-29

 
95928
在现实生活中,军环境污染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有些地方更是长年雾霾,给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国家对治理环境污染投入也很大。那么在公益诉讼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手心律师网为大家就这样的问题进行解答。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意义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依据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依据,明确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进一步明确了具有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主体——社会组织,规定了社会组织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提起诉讼。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对社会组织的资格条件进行了详细解释,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得以正式步入法制殿堂。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

尽管我国的法律明确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并规定了资格条件,但与国外成功法制经验相比,我国的环境主体范围仍然偏窄。

首先,个人目前还没有取得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尽管根据我国宪法,人民有权管理社会事务,但个人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仍然缺失。

其次,社会组织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例如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连续五年以上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符合这些条件的社会组织数量有限。

另外,新的司法解释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条件,但变相否定了国家机关的原告资格。这导致检察机关、环保局等国家机关更多地成为环保民事公益诉讼的支持部门,而不再单独提起诉讼。

三、现实环境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限制

在我国,司法受到过多干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往往是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地方政府存在紧密联系。当企业因环境污染等原因被提起诉讼时,常常会找政府向法院求情,甚至以诉讼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就业等指标来威胁法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威严和公信力,降低了社会组织、个人等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积极性。

四、诉讼运行的限制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性和高成本成为限制原告资格的另一原因。诉讼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从起诉书的书写到证据的收集和出庭举证质证,每一步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此外,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还需要聘请专业律师和机构进行污染鉴定,这些都需要耗费更多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

尽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在立法和司法上得到了一定的确立,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为了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原告范围,减少司法干预,并降低诉讼运行的成本,以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

延伸阅读
  1. 个人是否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
  2. 消费者公益诉讼的费用由谁承担
  3.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4.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检察院的领导职责
  5. 我国通过哪些法律来保障各种资源不被破坏和浪费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 环境污染治安处罚的原则
  3. 环境侵权及其救济的性质和可供选择的途径
  4. 水污染防治法2024修订版内容是什么
  5. 成都全市推行垃圾分类, 到实现零填埋原生生活垃圾
  6. 举报半夜施工噪音大怎么举报
  7. 刑法中环境污染罪名具体包括哪些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