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执行的主体是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受案范围法律知识

行政案件执行的主体是谁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10

 
132712

行政案件执行的主体

一、行政案件的定义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受理并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

二、行政案件执行的主体

执行的主体是指在行政执行案件中涉及到的享有诉讼上权利、承担诉讼上义务的主体。在行政机关执行时,执行的主体就是承担程序上权利和义务的机构。这包括执行组织、执行当事人、执行参与人和执行异议人。

1、执行组织

执行组织,也称为执行机关,是指拥有行政诉讼执行权并主持执行过程的主体,即人民法院和有权行政机关。具体执行组织是法院的执行庭,由执行员进行操作。一般来说,执行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工作性质而非法律性质,法律上的执行组织或执行机关原则上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然而,如果情况特殊需要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由其执行,也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执行。

除了法院,部分行政机关也可以成为执行组织。在行政法上,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职权,但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具备强制执行权。因此,能够成为执行组织的行政机关只能是依照法律具有强制权力和手段的行政机关。

执行组织在执行程序中起主导作用,负责整个执行过程,并对执行负有法律责任。其职责包括审查执行申请,决定执行立案,选择执行措施,制定执行方案,组织执行活动,并按规定收取执行费用。此外,执行组织还需要接受案外人的异议并进行审查,根据法律决定执行的中止、终结,并宣布执行完毕等。

2、执行当事人

执行当事人是指执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或者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他们的身份是从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和被告转变而来的,是执行案件中权利和义务争议的主体。不论是一审中的原告还是被告,都有可能成为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关键在于行政裁判确定谁是权利人,谁是义务人。

在行政机关依法自行执行的情况下,并没有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而是存在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作为原争议一方的行政机关同时也成为执行机关,这是一种兼具双重身份的现象。在实践中,这种执行方式及时有效,但也难免导致功能混淆或不公正的问题。因此,根据笔者的观点,在现行体制下,至少应考虑由另一个机构负责执行。行政决定与执行的分离应成为行政法治的趋势。

3、执行参与人

执行参与人是指除执行当事人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参与执行过程的主体。由于情况各异,他们承担的义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包括因占有执行标的物而承担交付、划拨等义务。

延伸阅读
  1. 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是如何进行的
  2. 行政诉讼裁定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3. 查申诉案件等多长时间结案
  4. 法律顾问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费吗
  5. 专门人民法院可以审理行政案件吗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我国关于驱逐出境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2. 有权作出驱逐出境决定的部门是谁
  3. 检察院不立案监督怎么办
  4. 治安调解的法律后果
  5. 治安调解协议书一式五份违法吗
  6.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什么
  7. 发回重审还可以提管辖权异议吗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