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的特殊制度包含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中的特殊制度包含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24

 
132541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行政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是一种有效的诉讼方法,用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不适用调解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理由是,行政机关作为被告,是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其行政行为是法律赋予的权力,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因此,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不得随意处分。然而,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已经认识到在行政裁决行为、行政合同行为、行政机关具有酌处权的行为等情况下,允许调解是必要的。同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7条第3款的规定,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因此,调解在行政诉讼中是允许的。

二、行政诉讼中的撤诉制度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法院裁定。撤诉包括自愿申请撤诉、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三种情形。

三、行政诉讼中的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

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会停止执行。这一制度的理由是,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假设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合法性,对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具有约束力,必须执行。然而,这一观念正受到质疑,要求确立诉讼停止执行的呼声越来越高。法院认为,虽然诉讼不停止执行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但应在坚持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此外,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例如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且法院认为执行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等。

四、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制度

先予执行制度是指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根据原告的特殊需要,预先裁定给付一定财物或者立即停止或实施某种行为的诉讼制度。先予执行主要适用于金钱给付和行为给付两个方面。金钱给付包括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社会保险金等;行为给付包括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等。

延伸阅读
  1. 土地征收安置补偿方案的可诉性问题
  2.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3. 重要拆迁维权程序要遵守那些关于时间的规定,你知道吗
  4. 厂房拆迁纠纷找哪个部门?
  5.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2.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谁?
  5.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6.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7.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