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09
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在未经法定程序变更或撤销前,一经做出即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法律效力,公民和组织不得否认其效力。公定力又被称为效力先定或推定有效。
1. 公定力是行政行为效力的基础。
2.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及申诉期间行政行为一般不停止执行。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为的一部分。
1. 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
行政行为一旦有效成立,具有不可变更和不可争辩的力量,不能随意变更或撤销。
2. 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
行政行为成立后,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必须遵守和服从。
3. 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当事人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
4. 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
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以实现行政行为的内容。
行政行为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是行政主体。
2.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职权、职责要素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3. 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行政行为作为法律概念,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