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不能行政复议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程序法律知识

仲裁后不能行政复议吗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1-20

 
128564
可能有些时候,大家会不服仲裁的裁定。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大家都会想到行政复议,或者其他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可是面对仲裁不服的情况,我们如何进一步寻求法律援助呢?对于大家这是一个难题,那么仲裁后不能行政复议吗?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讲解。

行政复议的定义和特征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具备以下特征:

处理对象

行政复议以处理行政争议和部分民事争议为主要对象。

审查对象

行政复议直接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审查标准

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合理性为审查标准。

审理方式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理为主要方式,不以调解为原则。

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

处理机关

行政复议以行政机关为处理机关。

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

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包括一级复议制度、合议制度、书面审查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一级复议制度

一级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合议庭制度

合议庭制度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案件,特别是选民资格案件、公示催告中的除权判决、破产案件等。在一审、二审中都可能用到。

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以保证案件的公正审理。

听证制度

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由相对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进行质辩,行政机关则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的程序。行政听证是保障行政相对人申辩权利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

委员会模式

根据实践需要,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于2008年启动。截至2011年11月,试点单位已扩大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5个单位。在试点工作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行政复议委员会模式:全部集中模式、部分集中模式和合议委员会模式。

调解制度

行政复议机关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特别是涉及行政赔偿、行政补偿和行政自由裁量权争议的情况。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延长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超过复议申请时效即丧失复议申请权,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不丧失申请权。

一方面,行政复议申请时效的目的是促使行政相对人尽快行使复议申请权,而非剥夺行政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权。另一方面,具体行政行为作出时的情况复杂,行政相对人超过复议申请时效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如果对此不加分析、不问原因,一概以丧失复议申请权对待,可能失去公平性,也可能放纵违法行政行为。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超过复议申请时效的行政相对人不应丧失申请权。

需要注意的是,继续计算并非重新计算申请期限,且行政复议期间不影响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延伸阅读
  1. 当事人对海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
  2. 车辆扣分不服的法律处理程序
  3. 房屋抵押贷款的手续费解析
  4. 行政诉讼打赢了政府会赔偿吗
  5. 法律咨询:行政诉讼共同地域管辖有哪些情况?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国务院组成人员构成
  2.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及适用范围
  3. 行政复议中申请人应承担的义务
  4. 行政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程序
  5. 国家行政机关的定义和职能
  6.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时限
  7.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