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8
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争议解决方式,申请人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应承担以下义务:
申请人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时,应如实填写行政复议申请书,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以确保申请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应执行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使申请人对该行政行为存在异议,也应按照要求履行相关义务。
如果行政复议机构认为需要申请人协助调查取证,申请人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协助和合作,以确保复议过程的顺利进行。
申请人应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复议决定,即使对该决定存在不满意或异议,也应按照决定的要求进行履行。
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四个步骤:
1、申请时效:申请人应在知道被申请人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期限延误,申请期限将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申请条件:申请人必须是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相对人,有明确的被申请人,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依法可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请方式:申请人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申请行政复议。若口头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4、行政复议申请书:申请人以书面方式申请行政复议时,应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详细说明申请人的个人或组织信息,被申请人的信息,申请行政复议的理由和要求,以及申请的日期。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在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将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申请。除上述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1、审理准备:行政复议机关应在7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并要求被申请人在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相关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应审阅复议申请书、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书面材料、事实和证据以及被申请人的书面答复。若需要,行政复议机关还可以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证据,并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复议活动。行政复议机关还需确定复议案件的审理方式,一般采用书面审查,但在申请人要求或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情况并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
2、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原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这是基于行政效力先定原则,一旦行政行为作出即视为合法,对行政机关和相对人都具有约束力。但为防止和纠正因违法行政行为给相对人造成不可挽回损失,《行政复议法》规定下列情形可以停止执行: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且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合理、法律规定停止执行。
3、复议申请的撤回:在复议申请受理后、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如基于某种考虑主动要求撤回复议申请,可向行政复议机关说明理由并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后,行政复议终止。
1、复议决定作出时限:行政复议机关应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除非法律规定的复议期限少于60日。若情况复杂无法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决定,行政复议机关经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2、复议决定的种类: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可分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撤消、变更或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要求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要求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赔偿决定以及返还财产或解除对财产强制措施等。复议决定应当明确载明申请人的个人或组织信息、被申请人的信息、申请行政复议的请求和理由、行政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法律依据以及作出决定的日期。行政复议决定书由行政复议机关的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印章,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除法律规定的终局行政复议决定外,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或其他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对于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若申请人逾期不起诉且不履行决定,被申请人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于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可以责令被申请人限期履行。若被申请人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决定,行政复议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应责令其限期履行,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