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2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的确定方法基本上与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相同,但需要体现此类案件的特色。首先,以“诉”作为此类案件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其次,以行政主体的类别作为第二个构成要素,例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海关”等。最后,以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第三个构成要素。
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案为例,案由可以确定为“诉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在“履行……法定职责”中,需要确定履行的是何种职责,具体根据案件的情况来确定。例如,可以具体区分为“诉××(行政主体)不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法定职责”、“诉××(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合同义务”、“诉××(房屋管理机关等)不履行登记法定职责”等。
在立案审查阶段,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起诉确定初步案由。在审理阶段,如果发现初步确定的案由不准确时,应当根据审理后确定的法律关系性质来确定结案案由。因此,本规定既适用于审查起诉阶段,也适用于审理阶段,但法律文书和卷宗封面等均应以结案案由为准。
当出现行政管理范围和具体行政行为种类难以界定、案由难以确定的情况时,可以作为例外情况酌情确定案由。例如,起诉乡镇人民政府的一些越权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案件,就很难确定管理范围,也很难确定其行政行为的种类。这时,可以用“乡(镇)政府行政处理”、“诉乡(镇)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行政义务”等作为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