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法律知识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07

 
127946
一、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执行行政职务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既包括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受上述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

职务违法

职务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是行政赔偿责任中最根本的构成要件。违法包括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与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国际公约等。执行职务的范围包括职务行为本身的行为和与职务有关连而不可分的行为。

损害后果

行政赔偿责任的目的在于对受害人受到的损害进行赔偿。损害包括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损害仅指物质损害与直接损害,不包括精神损害与间接损害。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联接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的纽带,是责任主体对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与前提。因果关系的苛严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受害人合法权益救济的范围。我国行政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采用直接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间存在着逻辑上的直接关系。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为确定国家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与标准,对于确定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和举证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认为判断行政主体的行为是否合法及是否需要赔偿应以行政主体在行为时是否主观上有过错为标准。有过错则应赔偿,无过错则不赔偿。这种观点考虑了行政主体在行为时的主观状态,区分了合法履行职务和违法侵权两种行为,但在实践中难以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有过错。

无过错

无过错原则主张不论行政机关行为时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给公民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虽然克服了过错原则的困难,但无法区分国家机关的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违法责任

违法责任原则以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为唯一标准来判断是否需要赔偿。它不考虑行政机关的主观状态,只关注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一原则操作方便、认定精确、易于接受,因此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原则。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行政机关无法证明其行为合法则应无条件赔偿。
延伸阅读
  1. 行政赔偿是由什么要件构成及原则是什么
  2. 如何有效投诉运输挂靠公司?
  3. 行政赔偿实质要件
  4. 行政侵权赔偿的构成要件及解析
  5. 行政赔偿有哪些实质要件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国家赔偿标准2024
  2. 国家赔偿申请人要在多久内提出赔偿要求?
  3. 交通事故牙齿赔偿标准
  4. 刑事赔偿项目
  5. 刑事赔偿问题
  6. 如何执行无力偿还法院判决
  7. 人民侵权如何赔偿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