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9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要求行政赔偿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司法机关的错案需要依照司法赔偿处理,而抽象立法行为则无法获得国家赔偿。
我国的行政机关规模庞大,包括人民政府、政府机构、派出机构等部门,在行政赔偿中都可以作为主体。
原因要件指的是造成侵害的原因必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即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只有行使行政职权所导致的侵害才能获得行政赔偿。如果主体没有使用行政权力而导致公民权利损害,则无法获得行政赔偿。例如,行政机关领导的私人行为不符合行政赔偿的要求。
同时,行政行为具有对外性质。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行为,如处分、纪律检查等,无法获得国家赔偿。
此外,行使行政职权的时间没有限制。例如,在半夜进行的拆迁部门的强拆行为也属于行使行政职权,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结果要件指的是只有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实质性伤害才能要求国家赔偿。在没有受到伤害或伤害处于预备状态下,无法要求国家赔偿。
人身权利主要包括自由、健康和生命三种主要权利。侵害自由权利的形式包括违法拘留和非法拘禁等。侵害健康权利的主要形式是殴打。侵害生命权利的主要形式也是殴打和违法使用警械等。
财产权利包括公民个人的经济收入,以及经营资格、营业执照等。
在征地拆迁中,非法拘禁、殴打甚至杀害被拆迁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可以获得国家赔偿。侵害公民财产权的行为也很常见,如违法征收、征用财产、违法查封、扣押、非法强拆等都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五条规定,以下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导致损害发生;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