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02
背景介绍是报告的序言或前言,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解释性资料。它应简明扼要地说明所审计的组织单位和活动,描述其主要特征。还应说明在报告之前对审计发现、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以及报告是否包括了审计的日程和所要求的答复。
目标的说明应阐述审计的意图和预期的目标。范围说明要明确指出所审计的活动和所包含的期间。这部分应准确地说明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并按适当的逻辑顺序说明达到目标的活动及其结果。
审计结果包括审计发现、结论和建议。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发现的职业判断和评价结果,它表明审计人员对被审查活动的态度和看法。审计发现是通过对被审计活动的分析比较而揭示的事实。审计建议是根据审计发现和意见提出的改进措施或纠正行动。
被审查者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所表述的与审计人员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被审查者的书面答复可以作为报告的一部分。
其他相关事宜指与本次审计任务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重要的某些方面的情况。这部分可以包括不重要但应引起关注的不良倾向,被审计单位要求向企业管理当局反映的实际困难等。
内部审计报告的写作应具备客观性、清晰性、简洁性和及时性。
客观性要求报告实事求是,不带个人偏见。所揭示的问题和缺陷必须真实存在,并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意见和结论应根据真实的审计发现,依据客观的评价标准作出,能够反映事物本来面目。
清晰性要求报告具有良好的组织安排,内容容易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且存在必然联系。文章的构思循序渐进,结构严谨,存在一条贯穿全文的中心主线。
简洁性要求用最少的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思想,阐明与完成审计任务相关的重要信息。报告应删除与审计主题无关或无关紧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及时性要求报告及时完成,以便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工作繁忙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没有时间阅读冗长的报告。
审计报告的编写应在审计计划阶段就进行考虑。及时性是判断审计报告是否能达到目的、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最终的审计报告应该在检查工作完成后及时编写并呈送给相关人员,特别是那些包含消极审计发现并需要及时采取纠正行动的报告。尽早让企业管理当局和被审计单位了解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利于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减少不利影响。为了满足及时性的要求,审计备忘录是一种常用的报告方式。一份没有及时性要求的审计报告是没有价值的。
审计报告应该具有建设性,特别是对审计发现、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为改进经营活动提出的建议。现代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指导未来,而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和批评过去。具有建设性的写作应该使审计报告的内容能够为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其控制下活动的真实情况,为强化控制、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也应该为被审计单位慎重考虑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采取纠正行动,改变不良工作状况,提高绩效水平提供有益的咨询服务。富有建设性的写作还需要认真回答读者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保证所提出的改进建议行动切实可行。只有这样,审计报告才能发挥其价值,读者才能接受审计人员的观点并将其付诸实施,内部审计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控制职能的作用。
审计报告的写作应该具有得体的语调,避免对所审查活动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成为批评和指责。审计报告的语调和审计人员的讨论态度往往是决定能否取得被审查者合作的关键。偏激或浮夸的词语会影响、破坏双方良好合作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中被视为“敌人”。恰当的语调意味着审计报告应该文雅、高尚和有礼貌,表示对被审查者的尊重。报告的内容主要针对事情而不是人,即便含有批评之意,也应该是恰如其分并充分考虑了被审查者的意见及可能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一份语调恰当的审计报告应该使读者感到各种说明是心平气和并不带感情色彩的,是客观求实且富有新意的。这要求报告的作者具有客观公正的写作态度和踏实朴素的语言功底。
审计报告的编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对审计过程各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审计工作覆盖了既定审计范围的全部内容,并且所有的审计步骤都得到了有效实施。一些先进的内部审计组织通过核对“检查清单”来完成这项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审计项目主管应该联系每个具体阶段或方面的工作,审阅工作底稿并签署责任记录,以确保每个具体的审计步骤都得到有效实施并完整记录在工作底稿中。最后的审阅由有经验的审计主管人员完成。这次审阅要确保记录的内容足以支持审计报告的内容。
写入审计报告的审计发现应与目标实现有重要联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报告中所陈述的事实和揭示的不良状况应具有重要性,能够为读者熟悉情况、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可能记录了许多审计发现,其中一些可能与审计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对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多大影响。将这些信息包含在审计报告中会削弱报告的价值和作用。评估重要性意味着对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典型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有目的、有系统、有选择地确定报告中的审计发现。
审计报告一般只在组织内部分配,根据内部审计组织的要求和审计活动的性质确定分配对象。通常将审计报告呈送给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内部审计组织的直接负责人、被审计单位或相关管理部门。如果本次审计是与外部审计协作进行的,还应向其报告。
下面是来自**阿莫科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一份最终审计报告实例,供参考。这份报告由审计项目主管编写并呈送给被审计单位经理、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由于篇幅较长,我们仅列示了一份审计备忘录及其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