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的法律常识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危害国家安全罪法律知识

立案登记制的法律常识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08

 
113677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4月15日公布了这一意见,意见将于5月1日起施行。作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的关键之举,关于立案登记制,有六件事你应该知道。

法院改革立案审查制度,扩大受案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的表态,法院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而是改为对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这一改革措施可以扩大法院的受案范围,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

禁止法院拒绝受理案件

根据新的规定,法院在法定期限内应当决定是否立案。如果起诉、自诉或申请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并要求补正。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或申请,法院应当依法裁决不予受理,并明确理由。当事人对此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或申请复议。

立案登记制针对的是初始案件

立案登记制度适用于一审案件和最初提出申请的案件,包括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和国家赔偿申请。对于上诉、申请再审、申诉等,法律另有规定,不适用立案登记制度。

法院将被追责“有案不立”

根据新规定,要加强对立案工作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强化责任监督。对于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滥诉将受到更有力制裁

新规定要求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和恶意串通等行为。如果当事人恶意冒充他人提起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予以罚款、拘留。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依法制裁冲击法庭和扰乱立案登记工作等违法行为,维护立案秩序。

方便立案,并非鼓励打官司

实行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鼓励人人都去打官司。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手段,而是最后手段。法院要进一步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让当事人有更多选择。当事人在起诉之前应尽可能收集齐全证据,研判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避免盲目起诉,提高胜诉几率,降低风险。

延伸阅读
  1. 立案登记制破解立案难
  2. 诉讼要件如何审查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诉讼管辖问题的规定官方解读
  4. 婚前买房离婚后增值部分应如何处理?
  5. 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制解析

刑法罪名热门知识

  1. 强奸案检察院不起诉的条件
  2. 投递叛变罪和间谍罪的区别
  3. 民警玩忽职守谁来管
  4. 2000元是受贿吗
  5. 员工贪污公款开除有补偿吗
  6. 把别人的电动车挪到看不到的地方算盗窃吗
  7. 军人网络赌博会加重处罚吗
刑法罪名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