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要件如何审查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诉讼要件如何审查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6-24

 
90405

我国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诉权

我国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改革,已经将立案审查制度转变为立案登记制度,以确保当事人的诉权得到保障。然而,实施立案登记制并不意味着诉讼要件就不再受到审查,那么诉讼要件如何进行审查呢?

一、变实质审查为形式审查

对于民事案件,《意见》规定,“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应当登记立案。该规定的关键在于“有”,这意味着只要“有”这些形式要件,就应当立案。至于这些要件是否合理,案件是否最终能胜诉,并不是立案阶段所考虑的范围。同时,再次重申全面清理和废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土政策”。

二、对于一次性立案未成功者给出帮助与救济

一方面,要求法院对于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进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以避免当事人走冤枉路。另一方面,对于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明确要求法院必须依法作出裁决,给当事人一个说法,并使其行使上诉及申诉权有了法律凭证。

该项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然会引起案件增量。如果在司法资源不增加的前提下,要保障这些增量案件得到妥善处理,这将是各级法院面临的巨大挑战。对此,《意见》提出了制裁违法滥诉、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庭前准备程序等多项举措。在防止不端者滥用制度、徒增各方诉累的同时,也提出了提高纠纷化解效率的解决方案。

延伸阅读
  1.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分公司
  2.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3. 商标注册程序及侵权赔偿
  4. 股票发行程序
  5. 海事诉讼保全程序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选择合适的法院管辖级别
  2. 一、追缴违法所得的范围及规定
  3. 只有证据才能决定胜诉吗?
  4. 执行时效与诉讼时效
  5. 诉讼保全费交期限及相应规定的修订
  6. 网贷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
  7. 他人欠钱拿他东西抵债是否犯法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