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法律知识

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11-01

 
106546
消费欺诈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出现的,在消费者投诉受理中,消费欺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常见的有旅游中的消费欺诈,电商购物中的消费欺诈,这些都是卖家在其宣传中常常误导或者故意忽略的手段来诱导消费者购买。那么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如何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消费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过程中,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一、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采用的手段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二、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

判断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应以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如果该行为不足以使一般消费者发生误解,个别消费者应证明自己确实发生误解以主张欺诈行为的成立。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一般都会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损害,但认定消费欺诈行为并不要求消费者有实际的损失或损害发生,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误导消费者就可以被认定为欺诈。

三、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虽然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有主观故意,但从文义上理解,欺诈就是掩盖事实真相误导消费者,“欺诈”二字本身已经揭示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所以,在以下六种情形下,经营者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就属于欺诈:

延伸阅读
  1. 美容院顾客被欺诈怎么办,消费者应该怎么维权
  2. 产品缺陷导致的法律责任
  3. 消费者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
  4. 消费者购买的笔记本变上网本是否可要求赔偿?
  5.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法热门知识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及“知假买假”者的索赔权保护
  2. 实体店退换货法律规定
  3.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4. 消费者虚假宣传购买商品的损害赔偿
  5. 电子商务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6.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7. 双十一卖家虚假活动怎么赔偿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