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11-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五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如果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所遭受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若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为五百元。如法律另有规定,应依照其规定执行。
要认定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件。首先,在客观上,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存在以下列举的欺诈行为之一。如果客观上不存在这些情形,就不能推定经营者实施了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其次,在主观上,经营者必须无法证明自己确实不是出于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的目的而实施这种行为。
合同欺诈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故意采用欺骗的方法,如故意陈述虚假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等,使对方当事人陷于认识上的错误,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作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合同欺诈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陈述虚假事实的行为。例如,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不切实际的宣传,夸大产品的功效等。另一种是消极的合同欺诈行为,即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例如,故意隐瞒自己提供的合同标的物的固有缺陷和瑕疵,或者故意隐瞒对合同对方当事人明显不利的重要事实和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