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4
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管理方,负有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管理、维修、养护的义务,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公共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查验。
本案中,小区内看似完好的窨井盖实则非常“脆弱”,行人从上面经过随时都可能掉入井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作为管理方的物业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一问题,应属于未尽到职责范围内的义务。当这一隐患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时,其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当的赔偿责任。
1. 对业主的人身和财产进行保护。
除根据法律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外,还应当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1. 业主缴纳的物业费水平。
2. 物业公司的安保能力。
3. 有关行为的性质。
基于以上综合考量,对物业公司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进行判断。
物业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属于一种行为义务,而非结果义务。即使物业公司已经履行了法定和约定义务,即使业主有人身和财产损害,物业公司也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维护住宅小区的安全是国家与社会共同的职责。从大的方面看,公安机关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对社会的治安环境进行保护。从小的方面看,物业服务公司以及业主自身也对安全稳定承担各自的义务。
具体来说,物业服务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应理解为为物业使用创造方便安全的条件,以及对物业服务区内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提供防范服务。然而,物业服务公司并不能完全保证业主财产和人身权益不受损害,而只能降低这种风险。
因此,在物业服务公司履行职责没有明显过失的情况下,其不承担对业主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责任。在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财产损失应优先适用合同责任;只有在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
根据德国侵权责任法,违法性是构成侵权责任的关键要素。在解决安全保障义务问题时,德国法律学者通过扩张合同法适用范围的途径,进一步发展了侵权责任法中的“交易安全义务”,以解决这一问题。
从物业服务合同的缔约目的和《物业管理条例》关于物业服务公司应提供的服务内容的规定来看,物业管理中的安全保障服务应理解为为物业使用创造方便安全的条件,以及对物业服务区内的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提供防范服务。
然而,物业服务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更多地是一种注意、警戒和防范义务,不能完全保证业主财产和人身权益不受损害,而只能降低这种风险。
因此,在物业服务公司履行职责没有明显过失的情况下,其不承担对业主人身和财产的损害赔偿责任。在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财产损失应优先适用合同责任;只有在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况下,才能适用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