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14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对经营者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此外,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检验结果。如果发现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并且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情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往往根据商家提供的网页广告进行选购商品,但消费者无法直接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一些商家在商品宣传中使用虚假的交易记录、盗用宣传图片、夸大产品性能等手段,导致消费者受骗上当。
在网络交易中,商家利用网络交易跨地域互不见面的特点,不按照网络交易平台的合同要求订立合同。当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问题时,商家往往推诿、延长履行合同时间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
在网络消费中,个别商家利用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开放性、数字化、传播快等特点,不仅不积极解决纠纷,还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甚至未经消费者许可公开其个人信息。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和居住安宁。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配送以及使用和发布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在网络购物中,商品在运输途中可能会出现损毁、丢失、交货延迟或误投等问题。销售网站、产品供应商、物流或快递公司常常推诿扯皮,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在网络交易环境下,除少数大品牌可以提供全国联保的售后服务外,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尚未实现全国联保。当消费纠纷发生时,商家常常以各种理由拖延、回避或拒绝提供售后服务,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包括商品的名称、商标、产地、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等。消费者应特别注意商品的产地和生产者名称,以便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向厂家索赔。
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的技术状况,包括商品的用途、性能、规格、等级、所含成分、有效期限、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书等。了解商品的用途和性能对消费者非常重要,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商品。
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或服务的销售状况,包括售后服务和价格等。消费者应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有确切的了解,尤其是对提供的服务的价格。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应与经营者协商确定价格,以避免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