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协商和解方法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2-03
消费维权协商和解的法律程序
协商和解的定义
协商和解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基于自愿、互谅的原则,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和解的法律依据是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申诉、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协商和解的步骤
在实践中,协商和解的步骤如下: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犯时,携带相关证据,如购货凭证或服务单据以及受损证据,与经营者负责人或纠纷解决部门进行沟通,说明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如果经营者认为消费者的要求合理,就会接受。如果经营者认为消费者的要求过高,就会要求消费者降低要求。经过双方的协商和讨价还价,达成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协商和解应坚持协作和平等原则
在协商和解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 协作原则:消费者和经营者应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谅解,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弄清事实,分清责任,自愿达成协议,避免只从自己一方的利益出发,坚持已见,互不相让。2. 平等原则:消费者和经营者应在平等的前提下自行协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任何一方都不得凭借某种势力,以强凌弱,以大压小,享有特权,获得不平等的利益。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建议:消费者应立即采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如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经营者除了应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承担赔偿责任。2. 经营者推卸责任,要求消费者直接找厂家交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合法权益受损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如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因此,消费者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应根据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被迫与厂家和经营者之间争论。3. 经营者以店堂通知、声明、告示为由拒不承担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也不能减轻、免除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因此,消费者在与商家交涉和协商时,不应受到店堂内服务规则或商品销售告示的约束,这些规则无效,应视为无效规则。通过以上方法和原则,消费者可以在协商和解的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益,解决消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