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制度研究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16
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一、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主体
根据联合国《破产法立法草案指南》和我国新破产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主体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一些国家采取法院选任的方式,例如法国和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法院选任模式的法理基础在于破产程序是法院主导下的清理债权债务的司法程序。然而,将管理人选任的决策权完全交由法院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司法腐败等。我国新《企业破产法》规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债权人会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管理人名册由人民法院编制,债权人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的机制。此外,将管理人选任的权力过多地集中在法院可能助长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给予债权人更多的话语权,使债权人能够有效监督管理人的选任过程。将与管理人选任有关的剩余财产控制权配置给债权人,也更为合理。债权人作为破产财产的剩余索取者,最有动机追求价值最大化,并且债权人的利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债权人应该在管理人的选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破产管理人的资格
目前,我国企业破产法对管理人的资格规定较为模糊。根据《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法院对管理人的准入设置了限制,由法院确认管理人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然而,这与法院的职能不符。此外,管理人名册制定的标准也很模糊,增加了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监督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人资格标准,确保管理人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应该建立独立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人评定标准,并决定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名单。
三、破产管理人的回避
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的回避是保证破产程序公正进行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现行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对管理人的回避规定较为模糊。为了完善管理人的回避制度,应该明确规定管理人在具体情况下应当回避的情形,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不受利益冲突的影响。
四、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时间和更换
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对管理人的选任时间和更换没有明确规定。这可能导致管理人的选任过程不透明,缺乏监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明确规定管理人的选任时间,并建立有效的更换机制,以保证破产程序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五、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的措施
为了完善我国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给予债权人更多的话语权,使债权人能够有效监督管理人的选任过程;2. 制定明确的管理人资格标准,确保管理人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3. 建立独立的评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人评定标准,并决定编入管理人名册的社会中介机构和个人名单;4. 明确规定管理人在具体情况下应当回避的情形,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5. 明确规定管理人的选任时间,并建立有效的更换机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使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更加合理和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促进破产程序的公正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