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效力抗辩的限制力度是怎样的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14
(一)对我国《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一点看法与认识我国《票据法》的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对票据抗辩限制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违背票据立法指导思想
有学者认为,《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实质上否定了票据抗辩的限制。他们认为这样的规定违背了票据立法的指导思想,使票据法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他们认为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并认为该规定使票据抗辩的限制形同虚设。
观点二:为了规范票据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并没有实质上限制票据抗辩,而只是为了使票据更加规范化。该规定明确了票据抗辩的事由,防止了票据的滥用。
观点三:规定易引起误解
还有学者认为,《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容易引起误解,让人们对票据的无因性和票据抗辩的限制产生怀疑。从某种程度上,这不利于票据的流通。因此,他们建议在进行票据法修改时将第1款舍去。
笔者观点: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意义
笔者认为,《票据法》第10条第1款的规定是民法的内容在票据法中的体现,它是票据基础关系的规定。该规定提醒人们应当遵守民法的一般原则。与票据抗辩的限制并没有冲突,相反,它使票据更加规范化,有利于票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因此,笔者不赞成有学者建议在进行票据法修改时将第1款舍去。
加大对票据抗辩限制力度的看法
对于票据效力问题,《票据法》规定了对票据伪造、变造的抗辩,以及对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签发票据和进行票据背书的抗辩,以及对无权代理的人所为的票据行为的抗辩。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加大对票据抗辩的限制力度,特别是在票据代理方面。《票据法》第5条规定了票据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在票据上签章,并应当在票据上表明其代理关系。没有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的,应当就其超越的部分承担票据责任。然而,对于表见代理、隐名代理和被代理人追认代理的效力问题,《票据法》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执法者在遭遇这些问题时无法可依,无从下手。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票据的流通性,发挥票据的作用,我们应当在未来的票据法修改中,从怎样使票据有效、怎样最大程度发挥票据的作用的角度出发进行修改。特别是对于票据效力问题中的空白部分,如表见代理、隐名代理和被代理人追认代理的效力问题,应进行增加与完善。这将有利于发挥我国票据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