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诉讼仲裁的基本法律知识(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有关诉讼仲裁的基本法律知识(四)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06

 
90454

有关诉讼仲裁的基本法律知识(四)

三十一、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情况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将裁定不予执行:

  1.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
  2.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
  3.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
  4.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 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6.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如果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将裁定不予执行。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十二、一般法院的执行措施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但是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财产时,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执行员必须制作清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交给被执行人一份。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一份。被查封的财产,执行员可以指定被执行人负责保管。因被执行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财产被查封、扣押后,执行员应当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不适于拍卖或者当事人双方同意不进行拍卖的,人民法院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变卖或者自行变卖。国家禁止自由买卖的物品,交有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

如果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隐匿财产,人民法院有权发出搜查令,对被执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财产隐匿地进行搜查。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票证,由执行员传唤双方当事人当面交付,或者由执行员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单位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转交,并由被交付人签收。有关公民持有该项财物或者票证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强制执行。

强制迁出房屋或者强制退出土地时,由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间履行。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执行员强制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应当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被执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单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派人参加。执行员应当将强制执行情况记入笔录,由在场人签名或者盖章。被迁出房屋的财物,由人民法院派人运至指定处所,交给被执行人。被执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给他的成年家属。因拒绝接收而造成的损失,由被执行人承担。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人民法院采取上述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三十三、执行的中止和终结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 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2.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4.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5.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1. 申请人撤销申请;
  2. 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3.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
  4.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
  5.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
  6.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三十四、外国人在中国打官司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或者国际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或者其他人代理诉讼,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后,才具有效力。

三十五、可以在中国法院起诉外国人吗?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也可以在中国起诉外国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乙方书面协议选择中国法院管辖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中国诉讼外国人。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

三十六、涉外人士的诉讼文书送达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 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 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3. 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4. 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5. 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 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三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7. 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受送达人收悉的方式送达;
  8. 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三十七、涉外仲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申请采取保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将裁定不予执行:

  1. 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
  2. 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
  3.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
  4. 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

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将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十八、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的判决书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外国法院承认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外国法院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可以由当事人直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也可以由外国法院依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

人民法院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一、承认和执行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人民法院对申请或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法院判决、裁定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结果认为不违反上述条件,人民法院将裁定承认其效力,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出执行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或国家主权、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外国法院判决,人民法院将不予承认和执行。

二、对国外仲裁机构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当涉及到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国外仲裁机构裁决时,当事人应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进行办理。

仲裁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一、适用范围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方式解决。

二、不适用仲裁的情况

以下纠纷不适用仲裁:

(一)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 需要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三、仲裁协议的要求

当事人在解决纠纷时选择仲裁方式,应当自愿达成仲裁协议。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不予受理。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协议无效。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商选定,仲裁不受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限制。

四、仲裁的终局性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一旦裁决作出,当事人不能再次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除非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不予执行。

如果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或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除非仲裁协议无效。如果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将继续审理。

延伸阅读
  1. 买房公证的法律效力
  2. 普通程序轻伤案件办理时间
  3. 如何获取股东抽逃出资的证据
  4.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5. 有关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2.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3.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4.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5.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6.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7.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游戏代理任务发布协议范本
  2. 游戏授权许可合同范本
  3. 销售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4. 电脑采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