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过继如何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事实过继如何认定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3-13

 
90080
在国内有很多家庭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自己的亲人,给对方当孩子等,这类亲人之间的过继往往是没有办理相关的手续,双方只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而却有过继的事实。那么,事实过继如何认定?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如何认定事实过继?

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实施的《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除此之外,收养应当由收养人、送养人依照本法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立书面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如果收养人或者送养人要求办理收养公证,也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根据1998年修正后的《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根据你所描述的事实,你的父母将你按农村风俗习惯过继给你伯父的时间为1994年。根据1998年修正后的《收养法》规定的全面登记主义,不能认定你与你伯父之间的收养关系是否成立。然而,根据1992年《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但仅适用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

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关系

在过继关系被认定有效的情况下,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否也会因过继事实而消失呢?根据笔者的观点,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关系应当根据过继协议来确定。过继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一种协议,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强行性规定,因此应具有法律效力。

进一步说,承认协议的效力是尊重民俗的体现,能够使裁判获得广泛的认同,真正实现纠纷的解决。因此,如果协议约定过继之后不再与生父母发生关系,那么可以按照收养事实处理。如果协议约定过继之后仍然应对亲生父母承担赡养义务,并且仍有权继承亲生父母的财产,那么应当认定过继之后,过继子女与亲生父母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会改变。

如果过继协议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就需要结合过继子女与生父母之间是否存在扶养事实来进行认定。

在审判实践中,需要将过继关系与收养关系以及因父母再婚形成的继父母子女关系区分开来。将过继关系混同于收养关系和继父母子女关系对于纠纷的解决是不利的。

延伸阅读
  1. 网上诈骗立案金额的法律规定
  2.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需要
  3.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
  4. 一、赡养义务的履行证据
  5. 刑事上诉状范本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2.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3.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4.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5. 赌博如何获取证据
  6.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7.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第三人民事答辩状范本
  2. 民事诉讼二审答辩状范本
  3. 公司答辩状范本
  4. 对劳动仲裁不服的起诉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