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案解释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最高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案解释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0-16

 
8259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为了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月14日在审判委员会第1567次会议上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现予公布,并自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

第一条 劳动报酬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这些劳动报酬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276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 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276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

(二)逃跑、藏匿;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与劳动报酬相关的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材料;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

第三条 数额较大的界定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276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研究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四条 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

如果行为人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指定的期限内仍然不支付,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276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则不适用该规定。

如果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但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则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第五条 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符合本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276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一)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

(二)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

第六条 情节轻微的处理方式

如果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并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则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如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则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如果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则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况,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

如果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则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第七条 违法用工单位的处理方式

如果违法用工单位或个人没有用工主体资格,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则应当依照刑法第276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实际控制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构成犯罪,则应当依照刑法第276条之一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单位和个人的定罪处罚

如果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犯罪,根据本解释规定的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在刑法第276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276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1. 被迫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的内容包括哪些
  2. 如何认定为被迫辞职
  3. 申请再审案件时律师费应如何确定?
  4. 劳动诉讼的举证责任有什么特殊规定
  5. 确定非法承包劳动关系的专业法律方法

劳动法规热门知识

  1. 劳动争议案件:刘某与公司的解除劳动合同纠纷
  2. 工伤职工的福利待遇与在职员工是否一致
  3.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
  4. 支付职工出差借款、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报销差旅费大于借款的账务处理方法
  5.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6. 公司做满几年离职可以有补偿
  7. 劳动争议诉讼中企业应承担的举证责任有哪些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