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4-11

 
361733
由于务工人员主要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构成,一般享受不到劳动法所规定的权利,同时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严重影响一个数口之家的生活,甚至会造成一个家庭失去生存的基本保障,那么,我们该如何界定外出务工人员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针对这个问题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外出务工人员是一个常见的提法,但直到最近才成为一个固定的专有名词,其具体含义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从广义上讲,务工人员可以指所有从事工作劳动的人员;从狭义上讲,通常指的是以提供体力劳动和一般技术以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员。根据社会学的阶层分类,务工人员属于基础阶层,包括体力劳动和半技术半体力的劳工人员。

不同的阶层和身份

根据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当代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十大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7、8、9、10四个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向社会提供各种劳务或服务,应当归入务工人员范围,这一阶层含有相当数量的民工。产业工人中民工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农民并不直接以向他人提供劳务或技术来谋生,不应纳入务工人员范围,但务工人员应当包括农民阶层中的各种个体工匠、雇工等。

雇佣关系与劳动法保护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关于雇佣合同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实中不存在雇佣关系。在劳动法调整范围以外,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劳动者群体,长期以来,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司法实践通过承认事实劳动关系,认可了相当一部分务工人员的劳动者地位,但仍然有大量的务工人员被排斥于劳动法的保护之外,他们的权益只能依靠司法解释与民法理论上的雇佣关系来获得保护。

不同类型的务工人员

根据务工人员的身份地位和救济途径的区别,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正式劳动关系下的务工人员、事实劳动关系下的务工人员、雇员以及不能确定为雇员的其他务工人员。

司法实践将前两种人员的损害赔偿纳入劳动争议纠纷的范畴,而将后两种人员的损害赔偿纳入民事侵权纠纷的范畴。

延伸阅读
  1. 如何分割死亡赔偿金?
  2. 土地补偿款分配人员的资格如何认定
  3. 暂住证补办需要什么手续
  4. 外出务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5. 征地补偿款分配有争议该怎么办

劳动法规热门知识

  1. 员工招聘与录用
  2.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
  3. 外出务工人员的界定
  4. 缓刑期间只能住一个地方吗
  5. 申请工伤认定应提供哪些材料?
  6. 无法送达被告怎么办
  7. 怎样界定外出务工人员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