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1-14
净裁员人数是指企业实际裁减的人员数量,与计划裁员数量相对应。法律并没有对净裁员人数做出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通常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裁员的实际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以下情形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后,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才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当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时,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当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时,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当企业经过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即使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也可以进行裁减。
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可以进行裁减人员。
在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以下人员:
与企业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应优先留用。
与企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应优先留用。
家庭没有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员工应优先留用。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根据上述规定裁减人员后,在六个月内重新招聘人员,应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企业经济性裁员后,需要进行以下后续工作:
企业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及时支付并结清欠缴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以及拖欠的工资和参加医疗保险前发生的医疗费。
企业应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规定,到市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被裁减人员的档案转移和失业保险待遇审核手续。被裁减人员需要持企业出具的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劳动保障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和申领失业保险金手续。
企业应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尚未重新就业的被裁减人员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手续,并合并计算缴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