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3-10-13
工作岗位通常决定了员工的工作内容,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的权利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对劳动合同的变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各执一份。在劳动合同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调整岗位作为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必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1、双方协商一致;2、采取书面形式。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经过协商一致而单方调岗,员工有权拒绝。
合同规定“可根据需要进行调岗”是有效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在员工不胜任现有岗位的前提下,企业有单方调岗的权利。
对于员工不服从调岗的情况,企业应当审查调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双方处于争议状态的情况下,单方的处分行为往往会被认定为无效。因此,企业在操作不胜任调岗时应当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不胜任现有工作岗位,并且调整后的岗位应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技能相适应。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如果合同中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前一段时间内,公司有权调整其岗位,这样的约定对合同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实行岗位聘任制的企业在调岗时应当有明确的岗位竞聘、聘任标准和待岗管理办法。如果没有这些铺垫,仅仅单方发布聘任书来随意调整岗位,可能会造成劳动者一方利益的损失。在没有任何制度铺垫的前提下,第一份岗位聘任书应当视为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经协商一致不得改换工作岗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部门取消可以被视为客观情况,但需要排除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经营困难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因此,员工二次入职要区分两种情况:1、重新入职但从事原工作岗位的员工,用人单位不得再设试用期;2、重新入职但从事其他岗位的员工,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合同期限再行约定试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