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9-30
为了解雇试用期员工时降低法律风险,企业应该确保录用条件明确。用人单位解除试用期员工合同的关键在于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这也是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雇员工时获得的一项特权,用人单位应该充分重视并灵活运用这一特权。
设置录用条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对某一岗位的工作职能和要求是否有明确描述;二是用人单位是否对员工在试用期内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
在试用期届满之前,企业必须对试用期员工进行评估,如果不符合录用条件,需要按照“从严控制”的原则,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在提供专项培训之前可以提前终止试用期。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但口头约定了试用期,根据司法实践,试用期一般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属于事实劳动关系,不能引用试用期解雇员工的条款,只能按照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解雇员工,即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员工时,必须把握好时机。劳动部的复函明确指出:“对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超过试用期,则企业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一旦试用期结束,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员工,只能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劳动法》的规定解雇员工。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的必要条款。只有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双方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约定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因经营战略调整或业绩下滑需要裁员,可以采用协商方式解除劳动合同。有些企业为了实施大规模经济性裁员,会要求员工同意缩短试用期,因为转正后的劳动报酬通常会高于试用期,员工一般会积极回应这一要求。然而,这种做法容易被指责为欺诈。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表达企业对劳动者的尊重,并在充分沟通后和平分手。
用人单位解雇试用期员工时必须明确说明理由,不能随意解雇。用人单位解雇试用期员工的劳动合同必须在试用期内提出,超过试用期就不能再谈试用期解雇的问题。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雇员工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雇试用期员工的法定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4)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5) 因劳动者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6)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