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活动中受有损害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24-10-05
国家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侵权责任、企业法人对其工作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侵权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中都有规定,而对雇主的侵权责任,《民法通则》未作规定,实践中又常遇到此类情况。笔者认为,雇工在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损害的,对雇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雇主责任的性质和构成要件
一、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活动中受有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意见,《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雇主对雇工在执行职务活动中受到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因为雇工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为雇主提供劳务,雇主从中获得利益,根据公平原则,雇主应当承担保护雇工利益的责任。此外,雇主也应当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果雇主未履行这些义务导致雇工受伤,雇主应当负责。
二、雇主责任是侵权民事责任,而非合同责任
雇主对雇工受损害承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而非合同责任。原因是,雇工要求赔偿的权利不是基于合同,而是基于劳动保护的权利。雇主的责任也不是违反合同的义务,而是违反了法律赋予的义务。雇主侵犯的是雇员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而不是雇工的债权。
三、雇主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对于雇主责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筆者同意第三种观点,即雇主责任的性质是无过错责任。原因如下:首先,根据我国《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受劳动保护的权利,无论劳动者的就业形式如何,都应享有受劳动保护的权利。因此,雇员在完成雇主的工作中受到损害,应按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处理。其次,雇主责任为无过错责任有利于保护雇工的利益。雇工在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损害,雇工很难证明雇主有过错,而且有时雇主确实也无过错。如果雇主不承担责任,将极不利于保护雇工的合法权益。第三,雇主承担无过错责任有充分的根据,因为雇主的雇佣行为是意外伤害的来源,只有雇主可能控制这些危险,由获得利益者负担危险是公平原则的要求,而且雇主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责任保险制度来分散损失。
四、雇主责任的构成要件
雇主对雇员所受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 受害人必须为雇工:雇工是按照雇用合同为雇主提供劳务并在其监督下执行受雇任务的人。只有具备雇用合同关系,并且行为时受雇主监督的人才被视为雇工。2. 雇工在完成受雇工作中因工伤事故而遭受损害:只有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遭受损害的雇工,雇主才能承担责任。而且只有因工伤事故导致的损害才属于雇主责任范畴,其他原因导致的损害不产生雇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