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2-1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和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用人单位存在用工行为,双方之间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就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广义上讲,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狭义上讲,劳动关系是指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实际经济联系。
1.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考勤卡(IC卡)或纸卡、或考勤表;
5. 其他劳动者或者客户的证人证言等。客户或供应商的证明。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劳动关系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非国有制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数量迅速增加,劳动佣工制度尚待规范。同时,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减员增效等改革工作,导致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
中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流动加剧,劳动争议数量增多。外资企业劳资纠纷的数量也将大大增加,涉外劳动争议也不可避免地增多。劳动争议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比例逐年增长,尤其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