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31
根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给予经济补偿。目前各个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对经济补偿金的具体含义并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少数规定中提到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
根据《国家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企业在解雇职工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他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尚未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做出规定,因此需要制定新的经济补偿办法。
此外,《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中规定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精神,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关系解除时,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可能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确定。每满一年工作,用人单位应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用人单位应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的计算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对于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并在试行后解除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的规定计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年限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计算,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按照当时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