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拍卖的主体资格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11-10
公物拍卖的主体资格即拍卖人的资格,按照《拍卖法》的规定,要由财产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人民政府指定。《48号文》公布的一段时期,各地为了贯彻文件精神纷纷指定允许拍卖公物的拍卖公司。有的及时成立了专门处理公物的拍卖机构,许多都是政企不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比如工商局成立的,财政局成立的,物价局成立的,商业主管部门成立的等等,都是国有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拍卖业迅速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拍卖企业纷纷出现,国有拍卖企业也大批改制,拍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一家两家指定拍卖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同时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也各行其是,在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自己行使指定的权利,海关搞入围、工商局搞入围、法院搞入围、技监局搞入围……已经打破了原来政府指定的局面。目前大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状况。
拍卖法规定的变化和企业应对策略
面对新形势,讲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当前的拍卖市场中,不能再简单地按照《拍卖法》的规定来讲课,因为现实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为了使学员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将《拍卖法》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向他们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政府指定拍卖机构模式的打破
如今,各地基本上已经打破了政府指定拍卖机构的模式。这意味着企业在争取特殊标的拍卖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不能再依赖于政府指定的拍卖机构,而是需要积极主动地争取这些拍卖机会。
适应“入围”新模式
此外,企业还需要适应各行政主管部门“入围”的新模式。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参与特殊标的的拍卖。因此,企业需要了解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并努力满足这些要求,以提高自己入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