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先履行抗辩权适用于当事人之间存在"互负债务"的双务合同。然而,并非所有双务合同都可以自动适用先履行抗辩权。可以适用先履行抗辩权的双务合同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这类双务合同根据其性质,双方应同时履行各自的债务,但由于当事人作出特殊约定,产生了先后履行顺序。这类合同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企业经营合同、借用合同、工程建设合同、运输合同等。
这类合同无需当事人约定,合同本身即具有先后履行顺序。具体包括借款合同、储蓄合同、保险合同、跟单信用证买卖合同等。
例如航空客运合同等。
先履行抗辩权实质上是对先期违约的抗辩。先期违约指的是一方当事人首先违约,导致另一方无法履行合同。先履行抗辩权是对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违约的抗辩,即对先期违约的抗辩。
先履行抗辩权是一种对违约行为的抗辩,与权利消灭抗辩不同。权利消灭抗辩是指由于合同履行效力消失,当事人享有拒绝履行的抗辩权。例如,不可抗力导致一方无法履行全部合同义务,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可以主张权利消灭抗辩,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如果不可抗力导致合同部分无法履行,同样会发生权利消灭抗辩,当事人可以履行可履行的部分。当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延迟履行时,通常情况下,另一方的履行期限应相应延长(尤其是当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条件时)。如果延迟履行的一方要求在后期履行时,而后期履行的一方拒绝按原期限履行,这不属于先履行抗辩权,而属于权利消灭抗辩权。当不可抗力导致一方延迟履行时,合同对另一方履行期限的规定失效。
引入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有助于区分双方违约和一方违约的问题。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第11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在双务合同中,由于双方义务之间的关联性,双方各自违反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的情况并不常见。司法实践中,常常将一方的先期违约和另一方的中止履行合同认定为双方违约,使双方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先履行抗辩权反映了合同义务之间的联系,运用这一概念可以清楚地说明一方先期违约与另一方中止履行合同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正确确定当事人行为的性质和违约责任非常有用。
构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