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8
民法典增加了房屋居住权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居住权的设立、登记和解除等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和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根据第三百六十七条规定,设立居住权需要当事人以书面形式订立居住权合同。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住所、住宅的位置、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居住权期限以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根据第三百六十八条规定,居住权一般无偿设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设立居住权时,应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从登记时开始生效。
根据第三百六十九条规定,居住权不得转让、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一般不得出租,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
当居住权期限届满或居住权人死亡时,居住权将被消灭。在居住权消灭时,应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居住权人享有以下权利:
(1)享有对房屋的使用权,但使用权必须限于居住目的。
(2)享有与房屋使用权相关的各项权利,如相邻权等。
(3)有权对房屋进行修缮和维护,以满足居住目的。
(4)在居住期间内,有权将房屋出租给他人并收取租金,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要求,例如承租人转租必须得到原出租人的同意。
居住权人有以下义务:
(1)在居住期间负责保管房屋。
(2)不得将居住权设定为抵押或任何其他权利负担。
(3)应承担房屋的日常管理和维修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使用费用。
(4)不得随意改变房屋的结构和用途。
(5)在居住期满时,有义务返还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