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权证的定义和作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房地产产权法律知识

不动产权证的定义和作用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9-18

 
363660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知道财产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之一就是不动产,而不动产一直以来就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几年来,房地产经济的不断提升,不动产权更是得到重视。但是很多人不清楚不动产权证书和土地证的区别,对此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简称《不动产证》,是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建立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产物。该制度的目的是整合部门职责,减少多头管理,方便企业和群众。根据《条例》,集体土地所有权、房屋等建筑物、森林林木所有权、海域使用权等不动产权利都应该依照《条例》进行统一登记。因此,房产证和土地证的“双证合一”是这一制度的重要变化之一。

土地证的种类和颁发情况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

1. 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所有权。

2.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县级人民政府对集体所有的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3.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确认国有土地使用权。

此外,在2003年开始,中国还开始颁发林权证,其中包含了部分土地权益。

不动产证和土地证的区别

不动产证与房产证相比,除了包含权利人、共有情况、坐落位置等原有房产证内容外,还增加了镭射区、不动产单元号、使用期限等内容。不动产单元号是一种唯一代码,相当于证书记录的不动产在全国范围内的唯一“身份证号”,通过不动产单元号可以锁定该不动产的信息。而房产证的内页内容仅包括房屋所有权人、共有情况、房屋坐落、登记时间、房屋性质、规划用途、房屋状况和土地状况。

在我国,土地只有国家和集体所有两种属性,土地证记录了土地的归属和用途。虽然土地是不动产的一种形式,但其他形式的不动产,如各类建筑物和房屋等,也应进行不动产登记,但不属于土地登记的范围。

是否需要更换不动产证

根据相关规定,不动产机构应按照“不变不换”的原则,不得强制要求当事人更换不动产权证书和登记证明,以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这意味着,不动产权证亮相后,人们手中原有的房产证和土地证仍然有效,只有在发生房产交易时,原先的两证才会合并为一证。只要不进行交易,原先的两证将一直有效。然而,新购房屋等不动产并首次办理产权证、申请办理产权变更登记、转移登记等手续的市民,将逐步换发新的不动产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按照国家规定予以5年过渡期。

其它房产知识热门知识

  1. 科研用地的抵押权问题
  2.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
  3. 使用年限
  4. 注册公司办公场所要求及选择
  5. 拆迁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6. 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和使用权问题
  7. 婚前购房的房产加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其它房产知识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