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案例法律知识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362026
在现实社会中,相信有不少人都了解到什么是合同欺诈行为,其行为客观表现为故意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一般行为人会表现为作为和本应作为而不作为的这两种方式。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包括哪些,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一、故意欺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构成合同欺诈首先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并以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欺诈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即行为人故意地进行不真实的陈述或行为,并故意使相对人因此而陷入错误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的成立需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层面的意思,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中,行为人可能已经通过不真实的陈述或行为引起对方当事人的错误认知,但行为人却不知道自己的陈述或行为是不真实的;或者行为人明知自己的陈述或行为是不真实或夸大的,但仅仅是为了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并没有故意使其陷入错误从而作出意思表示,这些情况都不属于欺诈行为。

二、客观欺诈行为

其次,合同欺诈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行为人必须通过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来实施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既可以是积极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本应该采取而没有采取的消极行为方式。

三、错误认知

再次,相对人必须因为受到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知。相对人在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产生认识缺陷,而这种认识缺陷是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导致的,即相对人的错误认知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错误意思表示

最后,相对人必须基于错误认知作出意思表示,并与行为人签订或履行合同。错误的意思表示是直接由于错误认知而产生的。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包括行为人的故意欺诈、客观欺诈行为、相对人的错误认知以及错误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合同欺诈才能成立。因此,在处理合同欺诈案件时,必须仔细审查与这些构要条件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以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判决。

延伸阅读
  1. 电商平台入驻协议
  2. 合同先履行一方的中止履行条件
  3. 无权处分订立的抵押合同的处理方式
  4. 监理合同的构成要素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3.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4.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5. 欺诈的概述
  6. 案情
  7.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适用IT等行业—劳动合同书范本(内容详细)
  2. 销售业务员劳动合同范本
  3. 销售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4. 广告销售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