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1
在现实社会中,相信有不少人都了解到什么是合同欺诈行为,其行为客观表现为故意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一般行为人会表现为作为和本应作为而不作为的这两种方式。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包括哪些,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一、故意欺诈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构成合同欺诈首先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并以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为目的。故意欺诈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即行为人故意地进行不真实的陈述或行为,并故意使相对人因此而陷入错误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的成立需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层面的意思,缺一不可。在实际操作中,行为人可能已经通过不真实的陈述或行为引起对方当事人的错误认知,但行为人却不知道自己的陈述或行为是不真实的;或者行为人明知自己的陈述或行为是不真实或夸大的,但仅仅是为了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并没有故意使其陷入错误从而作出意思表示,这些情况都不属于欺诈行为。
二、客观欺诈行为
其次,合同欺诈要求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行为人必须通过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来实施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既可以是积极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本应该采取而没有采取的消极行为方式。
三、错误认知
再次,相对人必须因为受到欺诈行为而陷入错误认知。相对人在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产生认识缺陷,而这种认识缺陷是由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导致的,即相对人的错误认知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错误意思表示
最后,相对人必须基于错误认知作出意思表示,并与行为人签订或履行合同。错误的意思表示是直接由于错误认知而产生的。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包括行为人的故意欺诈、客观欺诈行为、相对人的错误认知以及错误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合同欺诈才能成立。因此,在处理合同欺诈案件时,必须仔细审查与这些构要条件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以确保公正和合法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