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9 更新时间:2023-10-14
保函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两种。从属性保函是基于基础合同的一个附属性契约,其法律效力与基础合同的存在、变化、灭失直接相关。保函的担保人承担的责任是属于第二性的付款责任,只有在保函申请人违约且不承担违约责任时,担保人才会承担保函项下的赔偿责任。确定申请人是否违约需要根据基础合同的规定和实际履行情况来判断,这通常需要通过仲裁或诉讼来解决。因此,在从属性保函项下发生索赔时,担保人需要根据基础合同的条款和实际履行情况来确定是否支付。
而独立性保函则不同,虽然也是根据基础合同开立的,但一旦开立,就具有独立的效力,是自足文件。担保人对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是否支付,只依据保函本身的条款。
独立性保函一般要明确担保人的责任是不可撤销的、无条件的和见索即付的。保函一经开出,未经受益人同意,不能修改或解除其所承担的保函项下的义务。保函项下的赔付只取决于保函本身,而不取决于保函以外的交易事项。银行在收到受益人的索赔要求后应立即支付规定的金额。见索即付保函是独立性保函的典型代表。
独立性保函是为了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在二战后由银行和商业实践的发展逐步确立起来,并成为国际担保的主流和趋势。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从属性保函在发生索赔时,担保银行需要调查基础合同履行的真实情况,这超出了其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范围,同时也可能被卷入合同纠纷甚至诉讼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银行不愿意卷入复杂的合同纠纷,因此趋向于使用独立性保函。此外,银行在处理保函业务时,越来越多地引入信用证业务的处理原则,甚至将保函称为单保信用证。
第二,独立性保函可以更好地保障受益人的权益并更容易实现。它可以避免保函申请人提出各种原因(如不可抗力、合同履行不可能等)来对抗索赔请求,并避免对违约人起诉所需的大量金钱、精力和漫长的诉讼过程,确保受益人的权益不会因合同纠纷而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