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03-31
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在证据的合法性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别。大陆法系国家将证据的合法性特征与证据的能力和可采性相对应,而英美法系国家将其称为证据的可采性。然而,不同法系国家在风格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英美法系国家采用陪审裁判制度,陪审员负责对事实进行裁决。为了防止陪审员偏见、感情或专断等问题的影响,英美法系国家对作为证据的范围进行限制,即对证据的可采性设立严格的法律制度,以确保证据的证明力。这与大陆法系国家发挥职权主义精神的做法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对证据的能力很少加以限制,任何作为证据的资料都具有论理的证据能力。
不同法系国家对于证据能力与证据的相关性的判断程度存在差异。证据能力(可采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法律问题,因此,它成为证据规则中的主要部分。例如,美国联邦证据规则中关于证人证言可采性的规定是:除非另有规定,每个人都有资格作为证人。证人的证人能力排除有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证人缺乏亲身体验即无相关性,二是证人主张免证特权。
我国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并不是指证据本身具有的特征,而是法律为了满足某种价值观念的需要从外部强加于证据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刑事证据来源的合法性、刑事证据来源经过依法查证属实、刑事证据具有合法的表现形式。因此,犯罪侦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去收集和提取证据,严禁滥用权力非法提取证据,严禁使用刑讯逼供或采用威逼、引诱、欺骗等手段获取证人证言等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条的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这一规定属于证据收集程序的禁止,但是它是否产生证据排除的效果,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产生证据排除的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未予明确。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凡属于采用严禁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