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2-18
脱密制度是用人单位为保护商业秘密而设计的一种制度。它要求员工在离职前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在通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这段时间被称为“提前通知期”,期间用人单位可以将员工调换至不涉及商业秘密的部门,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
脱密期的设立是基于商业秘密的时效性考虑的。员工在保密部门工作期间可能接触到商业秘密,而这些商业秘密可能在脱密期内被公开,或者由于用人单位业务的发展,会有新的商业秘密产生。因此,原有的商业秘密价值会降低,即使被泄露也不会对用人单位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竞业限制条款是用人单位为保护商业秘密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约定员工在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在与用人单位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工作。与竞业限制条款不同的是,脱密期是在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尚未解除的情况下设立的。员工在脱密期内仍然是用人单位的员工,但需要离开能接触商业秘密的部门。
脱密期的设立需要双方约定,并且有时间上的限制。根据劳动部的通知和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的规定,脱密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个期限相对于竞业限制的三年来说较短。竞业限制期内,员工与原用人单位已经没有劳动关系,可以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脱密期内,员工仍然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不得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脱密措施是用人单位在脱密期内采取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员工进一步接触商业秘密的机会。常见的脱密措施包括将员工调离涉密部门、变更劳动合同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例如不能限制人身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