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2-23
公司职工误工费的支付标准与员工的误工时间以及员工的工资相关。具体而言,发生工伤后,期间的误工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受伤前的工资标准进行按月支付。在停工留薪期内,员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如果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一旦工伤职工被评定为伤残等级后,将停止发放原待遇,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对于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工伤职工,将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一) 在获得伤残鉴定结论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申请领取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者可以将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资料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代为到劳动局工伤保险赔偿窗口申请领取。同时,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所有补偿金和工资将一次性结清。
(二)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领取一次性就业补助金。随后,公司将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并配合工伤认定书、鉴定结论书等材料,到劳动局工伤保险赔偿窗口申请领取其他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
1、误工费的计算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伤者本人的误工时间根据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如果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最终评定伤残的前一日。
2、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计算。实际减少的收入必须是实际丧失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课酬、合法的兼职收入等,但一般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作为受害者时所丧失的经营损失和特殊工种的补助费。
3、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根据其最近3年的平均收入进行计算;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明其最近3年平均收入状况的证据,可以参照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发生后的误工费需要支付至少12个月。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员工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由用人单位先行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随后,员工可以携带工伤认定书申请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认定的时效为30天,计算起始日为员工受工伤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