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2-11-0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在以下情形下应被认定为工伤:
非本人主要责任指的是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的情况。只有在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中受伤才能被认定为工伤。在判断职工道路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时,需要考虑以下四个要素:
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受伤的职工包括机动车驾驶员和非驾驶员。
如果已经支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和误工工资的交通事故赔偿,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交通事故赔偿中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如果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前垫付了相关费用,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予以偿还。
如果已经领取了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的交通事故赔偿,将不再发放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但如果交通事故赔偿中的死亡补偿费或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将补足差额部分。
如果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致残,除了按照上述两项处理有关待遇外,还可以享受其他工伤保险待遇。
如果受伤职工因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获得交通事故赔偿,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按规定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总之,在上下班途中,只有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并且受伤,才能向相关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如果交通事故是当事人自己导致的或被交警认定为主要责任,当事人将无法按工伤保险进行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