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需要调解邻里纠纷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法律知识

物业需要调解邻里纠纷吗?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6-30

 
263035
导读:当邻里出现纠纷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调解。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并没有规定物业公司必须要针对邻里的纠纷进行解决,但是作为管理公司有必要积极的参与并协调邻里之间的纠纷,以便双方达成和解。

一、物业需要调解邻里纠纷吗?

当邻里出现纠纷的时候需要及时的进行调解。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二、物业服务人和业主之间产生合同纠纷有哪些解决方式?

1、加强房管部门监管以及相关政策引导

在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部门为房管局的物业科,要从源头上减少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数量,物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宏观指导。

2、成立社区调解组织,调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等为依据,对纠纷进行斡旋、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随着近年来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逐渐增多,在社区设立专门的调解组织已很有必要,社区调解组织的成员可由社区工作人员、业主委员会主任、物业服务企业的相关人员、社区法官等组成。

3、法官进社区、现场释法解决纠纷

社区法官机制虽不是新生事物,但在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频发的背景下法官进驻社区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法官进社区主要是指社区所在地法院定期派驻法官进社区进行法律宣传、咨询和诉前调解纠纷,收到了良好成效,认为该项举措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有效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尤其对于社区内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解决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仲裁解决

仲裁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按照有关规定,事先或事后达成协议,把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和权利、义务作出判断。仲裁对有效解决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仲裁一般以双方自愿为前提,范围一般为民商事纠纷。

5、完善相关法律依据,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司法是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当事人在穷尽了所有的解决方式后仍然不能解决纠纷时,会选择诉讼途径。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因为物业公司对于所负责的小区有着监督和服务的义务,因此虽然法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条文,但是物业公司对于邻里之间的纠纷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和调解的工作的。这是物业公司的正当义务,如果确实调解无效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1. 无产权的车位能否转手
  2. 租房合同
  3. 合作协议
  4. 房地产土地开发流程
  5. 狗咬人物业负什么责任?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合议庭宣判的时间
  2.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3. 律师会见在押犯人的时间和次数
  4. 刑事级别管辖的含义
  5. 赌博如何获取证据
  6. 犯罪后车辆返还的法律问题
  7. 刑民交叉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物业管理合作协议范本
  2. 投资机构孵化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3. 物业公司章程模板范本
  4. 物业维修律师函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