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买卖 > 房产买卖纠纷法律知识

卖房合同不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26

 
262062
导读: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在未通知买受人的情况下将房屋抵押给第三方。 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后,卖方将房屋出售给第三方。 以合法形式隐瞒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卖房合同不成立的条件

卖房合同不成立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单方面订立合同

当一方自行订立合同而没有经过对方同意时,合同不成立。

2.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一致

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没有形成要约和承诺的一致,合同不成立。

3. 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如果要物合同中的物品没有给付,合同不成立。

4. 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的合同

需要经过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如果未履行相应的批准、登记手续,合同不成立。

5. 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的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如果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合同,合同不成立。

合同不成立的处罚

合同不成立意味着没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因此不存在履行合同的责任和违约责任。然而,在债权方面,当事人之间仍然会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1. 缔约过失责任

如果一方在合同订立或生效前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合同不成立、不生效、被撤销或被宣告无效,并给对方造成损害,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 赔偿责任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对方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缔约过失是指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导致另一方当事人信赖的利益受损失,从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合同订约主体和依法签订合同

1. 合同订约主体

合同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可以是合同当事人或其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概念,合同主体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2. 依法签订合同

合同订立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合同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从而使合同失去法律效力。

一般来说,当事人希望签订购房合同,并期望合同能够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如果合同不成立或无效,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将不具备对当事人的约束力。

延伸阅读
  1. 合同中的要约和承诺的含义
  2. 承诺的撤回条件
  3. 旅游团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
  4. 保险代理人是否有权随时终止合同
  5. 电子合同是有效的合同吗

房屋买卖热门知识

  1. 二手房买卖中的购房合同和房屋登记
  2.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
  3. 商铺到期后的处理方式
  4. 民法典二手房居间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5. 房贷还款日第二天还款算逾期吗
  6. 如何防范二手房买卖风险
  7. 夫妻婚前各有一套房婚后算二套房吗
房屋买卖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房屋买卖合同下载

  1. 适用IT等行业—劳动合同书范本(内容详细)
  2. 销售业务员劳动合同范本
  3. 销售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4. 广告销售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