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2-11-03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只要劳动争议仍在仲裁时效期间内,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仲裁申请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前款规定,仲裁时效期间可能会因以下情况中断或中止: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无法在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暂停。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
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仲裁申请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仲裁申请,并根据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法定内容:
如果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不予受理或者在5日内不作出任何答复,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并在受理后的5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但是如果不提交答辩书,不会影响案件的仲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