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履行 > 履行不能法律知识

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哪些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2-06-07

 
230147
现实社会中很多时候人们做生意都是要签订合同的,如果说一方违约的话是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但是有的时候合同违约是属于受到不可抗力因素所影响,那么民法典的不可抗力有什么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

一、民法典的不可抗力的分类

1. 不可抗力的种类

我国法律没有具体列举不可抗力的事件。根据理论界的划分,不可抗力可分为以下三类:

(1) 自然灾害:尽管人类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预见能力,但仍无法抗拒其发生。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阻碍合同履行。

(2) 政府行为:合同当事人很难预见政府政策、法律或行政措施的变化。如果在合同签订后,政府颁布新的政策、法律或采取新的行政措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债务人应免除不履行合同的责任。

(3) 社会异常事件:主要指一些偶发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阻碍合同履行。

各国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规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自然灾害、战争、严重动乱和灾害性事故被各国一致视为不可抗力事件。而对政府干预、不颁发许可证、计划变更、罢工、市场情况剧烈变动、政府禁令、禁运等人为障碍的归类常常引起争议。这种区别是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习惯和法律意识的不同而导致的。英美法系国家通常将不可抗力条款称为“合同落空”条款,英国的法律和判例将以下情况视为“合同落空”处理:标的物灭失、属人合同的当事人死亡、标的物不存在、违法、情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政府实行封锁禁运和拒发进出口许可证。

2. 不可抗力免责的例外情形

(1) 金钱债务的迟延责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 迟延履行期间发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责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时,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如果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二、法律上不可抗力的认定

1. 不可预见性

法律要求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

2. 不可避免性

合同生效后,尽管当事人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但客观上无法阻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即为不可避免性。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行动来避免,则不能视为不可抗力。

3. 不可克服性

不可克服性指合同当事人对于某一意外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无法克服。如果当事人通过努力可以克服某一事件造成的后果,那么该事件就不是不可抗力。

4. 履行期间性

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必须发生在合同签订之后、终止之前的履行期间内。如果事件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或履行之后,或在一方履行迟延但得到对方同意时,则不能构成该合同的不可抗力事件。

延伸阅读
  1. 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
  2.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3.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
  4.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5. 合同变更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合同履行热门知识

  1. 平等权与支配权
  2. 不可撤销居间合同的要求
  3. 长时间不能履行合同的解决办法
  4. 瑕疵履行在中国法律中的定义
  5. 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6. 定金返还问题及适用定金罚则的条件
  7. 退工的时候保密协议怎么履行
合同履行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机器采购合同范本
  2.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3. 沥青采购合同范本
  4. 餐饮员工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