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07-27
首先,需要对公司解雇员工的理由进行合法性审查。如果解雇行为被认定为不合法,员工有权选择要求公司履行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根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金按照员工每个月或半个月的工资计算,如果没有提前通知解雇,还应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待通知金。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并且没有支付经济补偿,且劳动者没有过错,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的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根据法律规定,每工作一年应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
上述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八十七条。根据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如果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但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根据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求职者通过招聘单位的审查,获得录用通知后,进入招聘单位进行试用期的过程,称为入职。换言之,入职即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开始试用期。
转正指的是劳动者试用期结束后,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此时,劳动者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特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