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5-10
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1. 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1.2. 若用人单位逾期未支付,将责令其按照应付金额的50%以上但不超过1倍的标准计算,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 法律依据
此处理措施的法律依据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
1.1.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若工作时间达到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若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2. 若劳动者是因非个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其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将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若原用人单位已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新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1.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2.2. 月工资包括劳动者应得的工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2.3. 若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