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1-12-26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口头劳动合同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特别设立了非全日制用工一节,包括第六十八条至第七十二条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口头协议产生纠纷时,举证是主张方获胜的关键。原告方在举证时,应首先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在协商解决阶段,利益受损方的证据搜集至关重要,可以使用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种类、证人证言以及约定合同时的录音、录像等作为证据。
在亲友之间进行口头约定时,一般不签订书面协议。针对这类口头协议,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对其诚实信用状况进行考察,进行资产调查;
第二,应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
第三,如果发现对方可能在日后履行合同中遇到困难,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
第四,合同履行期间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
第五,对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最好采用书面形式签约,以规避潜在的道德风险。
如果双方当事人长期通过口头协议进行合作,可以在后续履行口头合同中,通过书面、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方式来沟通,这些文件、信函、意见、信息沟通也会成为口头合同的有益补充和证明。对于亲友之间口头约定金额较大的借款合同,如果碍于情面仅进行口头协议且缺乏第三人在场,最好能够妥善保存好银行提供的各种票据,尽量避免使用现金支付。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双方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等方式约定的合同,也可以视为书面合同。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相比口头协议,书面合同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能够提示当事人适时地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也便于分清责任,正确、及时地解决纠纷。在实践中,具有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较长等特点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法律也明确规定了某些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如技术合同、保险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