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2-26
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单位应及时报告工伤和职业病情况,不得瞒报和漏报。工伤职工或其亲属也应申请认定工伤和享受工伤待遇。此外,企业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工伤职工提出申请。
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或职业病被确诊之日起,企业单位应在15日内报告,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在15至30天内申请。在此时间内,越早报告和申请越好,有利于及时调查取证和工伤职工及时享受相关待遇。
劳动行政部门接到工伤报告和申请后,应尽快进行调查取证。一般情况下,调查取证应在7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可延至30日。劳动行政部门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工伤的认定结果。调查取证材料应包括:工伤职工的申请和相关问题的核实;医院或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和职业病的诊断书及相关资料;企业的工伤报告和现场调查情况。
对于不同的争议,应采用不同的程序处理。如果企业单位不同意工伤职工的要求,职工或其亲属应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论不满意,双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上诉。如果企业或职工对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关于工伤认定或待遇确认的决定不满意,应向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行政复议结论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员工在公司内受伤并非都属于工伤。只有在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前后以及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的,以及因履行职责而遭受暴力伤害的情况才被视为工伤。此外,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经抢救无效48小时内死亡的也被视为工伤。其他情况不能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了其他应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以下七种情形应被认定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