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行政不作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行政不作为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12-10

 
132940

领导干部不作为的表现

表现一:怕事不敢为

一些官员因为害怕而表现出不敢为的特点。他们害怕出事,担心被上级追责。另外一些官员则害怕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这两类官员都以谨小慎微为原则,不敢落实上级政策,也无法提出开拓性的方案。第一类官员认为“无事一身轻”,缺乏创新能力。第二类官员则将有权势的人视为禁区,做事情时小心翼翼,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表现二:懒政不想为

这类官员的特点是懒惰。他们身体懒惰,习惯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一张报纸一包烟。他们不喜欢下基层,只喜欢听汇报。思想懒惰的官员更可怕。他们对现状满足,没有工作热情。特别是在认为自己没有晋升的机会时,他们的进取心完全消失,只等待退休。这种不作为给百姓带来了困扰。

表现三:平庸不能为

这类官员的不作为是由于力量不足。他们无法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坚守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停滞不前。他们在与媒体打交道时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监督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他们的观念更新能力不足,被拉得越来越远。这样,这些官员给人留下了“没作为”、“平庸”的印象。习近平多次提到,党员干部应该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学习才能解决这种平庸现象。

表现四:为私不去为

为了私利而不作为也是官员不作为的明显表现。一些官员对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不闻不问,只顾自己的私利。还有一些官员为了维护地方利益,不作为甚至乱作为。

官员不作为亦是一宗罪

遵守规矩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保持清廉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只有把握好这种辩证法,官员才能走上正道,取得实绩。面对当前很多官员被免职或受处分的情况,一些官员开始奉行“宁可不作为,也不要犯错误;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观点。他们扭曲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成为了不作为的“老好人”,不干事的“木头人”。我认为,官员的不作为也是一种罪过,而且罪过不小。群众需要官员主动发声。作为官员,作为领导干部,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因为害怕出事而不敢发声、不敢行动,那就成了“公堂木偶”。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之所以能够拥有现在的地位,是因为组织信任和群众支持。如果在任职期间不为民做主,那么这样的人就是政治傀儡,最终会被赶下台。
延伸阅读
  1. 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发布
  2. 医院领导干部深入科室的制度
  3. 经理
  4. 公司解散伤残职工怎么赔偿
  5.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全面、系统地进行认证
  3. 行政起诉状的合义、功能
  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7. 行政诉讼的管辖范围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销售公司员工管理制度范本
  2. 合作合同范本
  3.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本
  4. 公司管理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