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3-11-08
对于防卫,有无限防卫一说,对于无限防卫,走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受限制的防卫。无限防卫有时会造成凶犯的一定死亡。那么,需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吗?
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限制条件之一:适用行为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无限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情况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这种观点认为无限防卫可以不受一般防卫的限制,即防卫时间、防卫手段和防卫结果都可以不受限制。然而,仔细研读刑法的规定,可以发现这种观点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刑法规定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与正当防卫相比,无限防卫的适用范围要小得多。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侵害行为,而无限防卫仅适用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因此,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仅限于对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行为。
限制条件之二:侵害行为的程度限制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共有六种,其中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法律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易于理解和把握,不应再有争议。而"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则是需要酌情判断的侵害行为。对于这两种侵害行为是否应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程度时才可实施无限防卫,成为了无限防卫争论的核心。在作者看来,可以对侵害人实施无限防卫的"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侵害行为,应该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人身侵害行为。这样的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无限防卫滥用,保障人权至上原则的实施。因此,无限防卫虽然赋予了防卫人可以剥夺侵害人生命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权力,但在刑法的规定下,无限防卫的适用仍然受到限制条件的约束。这些限制条件的设定旨在保护人身安全,防止滥用无限防卫权力,确保正当防卫的合理运用。